近年來,大新縣依托網絡扶貧行動,多措并舉扎實做好電商網點服務工作。通過電商扶貧,讓更多貧困戶得到關愛,讓更多農產品走出鄉村,讓貧困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從內心深處為全面小康點贊。2020年以來,共完成了上行農產品分揀中心和12個鄉鎮級二級物流站點的縣級驗收;13個鄉鎮和129個村級物流站點正常運營,累計收件量約359.51萬件,同比增長335% ;發件量約72.88萬件,同比增長294% 。
一、突出產品特色,搭建服務平臺
該縣通過用好生態等優勢資源,打好“綠色食品”“原生態食品”牌,積極申報“地標保護”“綠色”“有機”“無公害”等資質認證,并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依托“大新龍眼干、苦丁茶、百香果、沃柑等特色電商產業,著力提高大新農產品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大力實施“電商企業+基地+合作社(村站) +農戶”模式,以縣、鄉(鎮)、村三級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設、運營平臺,助推農產品銷售。目前,該縣已獲得國家商標總局發放的8大類92種商品商標證書,培育了龍眼干、苦丁茶、柑桔等30個縣域特色產品;建設了縣級質量檢測中心和二維碼溯源中心,對400批次上行農產品進行檢測,對接14家企業對 22種上行農產品進行溯源,累計發碼量達16萬枚。今年,1月16日,大新縣舉辦縣域農產品公共品牌“歸春里”新聞發布會,通過實施品牌工程、大力培育縣域農產品,以龍頭企業帶動,改變一種農產品多個品牌、各自為政的做法,樹立全縣一盤棋的思想。4月份,大新縣苦丁茶、大新龍眼獲農業農村部頒發《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
二、加大電商培訓,帶動群眾增收
該縣通過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建設,激發電商扶貧內生動力,針對今年疫情對實體經濟造成很大的沖擊,為了幫助中小微企業恢復活力、幫助貧困戶提供就業創業方式。同時,還通過電商平臺、網上小程序、微商等開展農產品網銷,引導網點與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之間建立穩定的購銷服務及利益聯系機制;同步實施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產業發展指導員、農村創業致富帶頭等專題培訓,逐步實現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全覆蓋;縣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通過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加強產業指導、加大培訓力度等措施,免費為實體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培訓孵化、產品對接、二維碼溯源等服務,積極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電商與貧困產業融合,上半年共孵化電商企業 12 家。
今年4月至6月份,該縣連續開展了5期“短視頻+直播帶貨”培訓班,邀請短視頻制作專家,為前來參加培訓班的182位貧困戶及中小微企業等社會各界人士教授快手、抖音等短視頻的拍攝、制作、發布和運營等內容,使貧困群眾運用手中的手機加入到電商隊伍。
三是網絡直播帶貨,助推農產品銷售
為破解農產品滯銷問題,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該縣利用電商平臺自身零接觸、高效率的優勢,為滯銷的農產品打通銷售渠道。今年以來,該縣通過開展“黨旗領航·電商扶貧”、“短視頻+直播帶貨”、縣長直播帶貨等活動在天貓、淘寶、拼多多等平臺直播帶貨,大力推介龍眼干、苦丁茶、皇鴿等特色產品,取得了良好成效,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實現產銷對接,搞活農村經濟。
今年,該縣共組織開展10多場次直播帶貨活動,利用“互聯網+”的方式為助農扶貧注入新力量帶動更多的農戶踏上增產增收,幫助167戶銷售農產品增收181615元;通過縣長直播帶貨累計成交皇鴿、苦丁茶、百香果等各種商品4645單,成交金額達105440元。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廣西旗幟鮮明關心關愛扶貧一線干部
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后盾單位支持下大力發展白玉蝸牛養殖項目。沒想到,后期因種苗供應商技術支持不到位、養殖人員技術不成熟,項目失敗了。 【詳細】
平南縣:強化扶貧領域風險防控
今年以來,平南縣緊盯重點領域的薄弱環節,開展扶貧領域風險防控,全面排查、化解扶貧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 【詳細】
浦北縣:醫療扶貧精準服務貧困群眾
近年來,浦北縣全面加強醫療扶貧力度,積極落實“198”醫療兜底保障政策,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保二次報銷、醫療救助和財政補助“五位一體”醫療兜底保障機制 【詳細】
陸川縣:做好消費扶貧的四篇“文章”
2019年以來,陸川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的原則,以拓寬渠道、定向采購、多方參與、網絡為抓手,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推動消費扶貧 【詳細】
廣西靶向施策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記者8月3日從自治區財政廳獲悉,我區將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工作作為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重要抓手,確保“摘帽不摘監管”,著力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