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就要到了。“三月三”不僅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的文化推向國際舞臺。每到這一天,壯鄉家家戶戶都做出五色糯米飯或黑糯米飯用來。正是:
楓葉水染糯米飯,
神仙垂涎三尺三。
敢問香自哪家出?
壯鄉巧婦那邊山。
三月,是春風拂面、萬物復蘇的好時節。廣西壯家人愛楓葉,他們認為楓葉可以“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祥和平安。因此,農歷三月三做黑糯飯的時候,家家戶戶要在門口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將制作黑糯飯的染料渣撒在屋子外圍或者墻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說來也有靈驗,今年崇左市肺炎疫情累計確診為0呢!壯家人常常以糯米飯的顏色是否鮮艷,味道是否香甜來評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巧婦。因此,家里農婦對染料水非常講究,來不得半點馬虎。制作黑糯飯的前夕,他們仗著住山楓樹多的優勢,從山上采來一兩袋鮮嫩的楓樹葉,放在石臼里搗爛,或用粉碎機粉碎,晾開變深藍后,放下干凈水缸加水浸泡致水變成淡黃。如果楓葉汁不夠濃,則染出來的糯米飯是灰色的。初二,把楓葉渣撈上來過濾去渣,過濾出的楓水就成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鍋中用文火煮至五六十攝氏度,見水起泡泡變藍后,再把上好的(用大糯比較好,冷了還是很軟的,不像一般的糯米冷了就變硬)糯米浸入其中(注意:水的溫度,以手能摸為準 ( 千萬不能燒開,否則黑色素被破壞掉了,做出來的糯米飯就不黑拉。)浸泡約10個小時染過的糯米,放入蒸籠里用文火蒸煮。蒸熟的黑糯米飯,烏黑亮澤,香味濃烈,催人食欲。拌些炸碎花生米,花生芝麻碎末灑入飯中拌勻,那香氣更加襲人,其香乃天然清香,具有獨特風味,甚是好吃,是壯族人民喜愛的食品之一。孩子們個個拿著蒸熟的黑糯米團邊走邊吃,比誰家的飯更黑更香。
“三月三” 這天,是壯家族群掃墓日子,黑糯米飯是擺滿墓前祭品之一,此時,哪家黑糯米烏黑發亮,便受人們贊嘆不已。壯鄉寧明縣峙良、愛店、桐棉、那楠、板棍等一帶鄉鎮除食用黑糯米飯外,還當美味佳品送禮、或招待親朋好友。糯米飯象征著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有的人家一蒸就是一二十斤甚至三十斤,一時吃不完,把它晾干后,放在保鮮袋存放冰箱,什么時候想吃,解凍后,放在微鍋爐或炒或燜,這種飯汩味道富有植物清香,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黑糯米飯晾后放玻璃瓶拌酒餅,半月后即成香噴噴的甜酒。
楓樹本是中藥的一部分,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介紹說:“楓葉止泄益睡,強筋益氣力,久服輕身長年”,還說用楓葉煮成的青精飯,人食之能堅筋骨、益腸胃、能、益氣力、固精養顏藥用價值。初春,人們常上山摘采楓嫩葉拌醋精、鹽等配料食用。可見用楓葉染成的黑糯飯對人體抗衰老、保青春、養容顏會起一定的作用。
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
五色糯米飯 毛南美食香
6月24日,是毛南族群眾的傳統佳節“分龍節”,生活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毛南族群眾按照傳統的技法,把楓葉、黃花、紫葉等天然植物的汁液與糯米“相融”,糯米就被“染成”紅、黃、紫、黑色,與白色的糯米一起,通過蒸鍋蒸制,形成獨具特色、飄香四溢的五色糯米飯。 【詳細】
擺開長桌宴 舉杯慶佳節
“擺開長桌宴,村民們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聊聊工作、聊聊今后的生活。吃糯米飯、彩蛋等民族特色飯菜,觀看村民自己表演的節目,大家都很開心。”3月28日,北海市平陽鎮東山村村委主任韋仕高興地說。 【詳細】
忻城:民俗活動別樣美
“上刀山下火海”、五色糯米飯大賽、獨竹漂體驗、三省歌王唱響忻城……“三月三”期間,忻城縣將開展“土司古城三月三·別樣忻城等你來”系列節慶活動。 【詳細】
德保:向五色糯米飯借靈感 吃貨讓小吃變臉
身處壯鄉的人都知道,五色糯米飯是一些傳統節日的餐桌必備食物,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人在這些傳統小吃上動起了腦筋,這不,百色市德保縣的壯族“吃貨”們就開發了五彩卷筒粉、糍粑、餃子皮等,引起了各地游客的爭相訂購。 【詳細】